中新网北京11月29日电 (记者 孙自法)备受瞩目的人工智能研究应用,又迎来一项新突破。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最新发表一篇论文称,研究人员研发出一个人工智能(AI)体(智能体),在3D模拟中,该智能体能在第一次见到的任务中实时模仿专家。
论文作者指出,该智能体能从第三人称视角实时可靠地获取来自人类搭档的知识,这项研究结果是对具身AI实现快速知识传播的一次概念验证,也是朝着人类-AI互动的开放式文化演变迈出的第一步。
该论文介绍,之前在物理模拟和现实世界机器人中已经证明了用人类数据让具身AI智能体学习新技能的效果。过去的智能体通常需要在监督下从大量第一人称的人类演示中学习,这类演示的获取既昂贵又费时。相比之下,人类本身可以通过模仿示范者,在几秒内以互动方式学会新技能,即使婴儿也有这种能力。因此,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求一种AI智能体,能从效率和隐私与人类相仿的其他个体那里进行社会化学习。
论文通讯作者、位于英国伦敦的谷歌DeepMind的Edward Hughes和同事一起,利用深度强化学习训练了一个智能体,这个智能体能在名为GoalCycle3D的物理模拟任务空间里,几分钟内发现和模仿新专家的行为,并记住所学知识。训练后,他们发现这个智能体可以在各种有挑战性的导航问题中从人类和AI专家这里快速学习,虽然它们以前从来没见过人类。
比如,这个智能体可以在包含大量障碍的复杂地形中穿梭。该方法的一个关键是一种新形式的自动化课程,该课程结合了示范者的阶段性遮蔽以及任务难度的逐步升级。研究人员发现,这个智能体的个体神经元是可解释的,而且能同时编码物理信息和社会信息。
论文作者总结表示,这项研究结果为 AI领域和文化演化心理学之间的密切互动奠定了基础。他们认为,AI从业者可从人类社会学习中汲取灵感,构建出适应当下人类伙伴的具身智能体,并保护好隐私。此外,能社会学习的AI智能体或为研究人类文化能力发展提供新的建模工具。(完) 【编辑:刘阳禾】
中新网北京11月29日电 (记者 应妮)由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与故宫博物院共同出品的原创歌舞剧《猫神在故宫》将于12月23日在京首演。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与故宫博物院于今年6月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猫神在故宫》是落实战略合作协议的首个重要成果。此次共同出品新创剧目旨在为儿童戏剧创作寻找更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利用舞台艺术表达方式,让故宫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国孩子的心里。
原创歌舞剧《猫神在故宫》海报。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供图
歌舞剧《猫神在故宫》根据同名绘本故事改编,以“猫神”故事为载体,向全世界的大小观众展现代表中华历史文明和传统文化的故宫。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猫神在故宫》的编剧冯俐表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一直是中国儿艺作为国家院团的责任和担当。此次创排的《猫神在故宫》是在历史背景环境中,讲述一个充满趣味和情感的幻想故事,从而吸引大小观众产生对故宫的好奇、关切和热爱。我很希望这部作品可以令全中国的大朋友和小朋友由此产生对故宫的旖旎想象和无限向往。”
通过此次合作,故宫博物院希望把深厚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儿童青少年戏剧作品,引领儿童和青少年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通过儿童戏剧的转化,帮助更多孩子走进中国历史、理解中国文化,真正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进而推动故宫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走向大众、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此前,新空间剧场《猫神在故宫》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演出超百场,这一版《猫神在故宫》精简而饱满,在小小的空间里构造了一个充满童话色彩的猫咪世界,获得大小观众的好评。这也令观众对大剧场的歌舞剧版《猫神在故宫》充满期待。(完)